获奖案例从拐弯到“拐弯”的桥

发布时间:2015/3/9 10:45:00 访问次数:16310

从拐弯到“拐弯”

——幼儿搭拐弯桥的学习与发展

­

孩子们在搭建双向行驶的桥之后,继续玩儿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

玩儿,引发孩子的思考:

“圆圆,我们搭的桥什么时候通车呀?”“现在就可以了。”圆圆高兴地招呼着同伴。“嘀嘀……啊……哦……掉到悬崖里了,哈哈哈……。”孩子们开心地笑着跌坐到地上,圆圆先是一愣:“你怎么不掉头呀?掉头不就行了!”同伴们都笑起来。只有圆圆坐在那里抱着桥墩思索着:“怎么老是断桥……?

“我们必须搭拐弯了(孩子们已经搭建了好几座断桥)。”圆圆坚定地说,孩子们收住了笑声:“用拐弯(拱形积木)吗?“对,我们得多用几个拐弯。”圆圆肯定的回答。于是他们把五六个‘老翁’罐落在一起成为一个桥墩:“搭一个拐弯得用三个桥墩呢,拐弯的中间也得用桥墩,不然会倒的。”孩子们调动着原有经验相互提醒。圆圆放下积木,“我们需要很多桥墩,”伸出手指:“一二三四,四个拐弯呢,一个拐弯三个桥墩,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十多个呢。”他伸着手指。

“快帮我扶一下……”。‘哗啦,哗啦’,接连两次的倒塌“没有奶粉筒了,老翁罐太细,搭高了就倒怎么办?”浩浩无奈地说。此时收玩具的音乐响了起来。“我们下次只好把桥搭矮一些了……。”圆圆回应着同伴。

收玩具时,圆圆默默地把‘我还要继续’的牌子放到了两个高高的断桥上。

1、第一次尝试——相互配合的整体拐弯

第二天的建筑区孩子们如期而至:“我们今天要搭桥的拐弯。”做计划时,孩子们目标很明确。“别忘了咱们搭矮一点儿的桥。”搭建时圆圆提醒大家。“圆圆,给你横梁。”“好,咱们用锁扣的办法搭桥。”“锁扣?”浩浩反问。“对,一横一竖就是锁扣,要有水泥更结实。”孩子们在两块桥板连接处,与桥板垂直90°放上一块长条积木当做公用横梁,然后一块块向两边铺设桥板。

该搭拐弯了,晨晨不停地翻弄着放异型积木的筐:“没有合适的拐弯怎么办,他们都一样大……。”边说他边把两块积木平放在一起比着:“挨不紧,怎么办?”“用这个积木试试。”圆圆拿起一块X型积木试了试,又放下了。“还是让老师给我们搬点儿拐弯去吧。”浩浩说。“现在,老师不看着小朋友你说成吗?……我看,我们就只能差不多了”。圆圆摊开两手做了一个无奈的手势。说话间,孩子们已经搭好了四个拐弯:“不一样齐。”“好像没拐一样。”一旁玩玩具的孩子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方向不对,就像是指南针指错了方向。嗯……我有办法了。”说着,圆圆拿起了一块小长方体积木放在了最外圈拐弯积木的前面:“加长,加长,最外面一圈最长了,越大圈就越长”。他做了一个转动陀螺的手势。“第二圈也长,越里边的越小圈……。”浩浩学着他的样子。

2、第二次尝试——尝试分工的个人搭建:

   “我们今天没搭二环路。”分享时小恒对刚来幼儿园的圆圆说。“刚才你没来,我们没法打配合,总是转转转的搭不好,我就往这边拐了,他往那边拐了。”圆圆边做手势边为同伴总结说:“你们搭的是二分之一形吧。”“……对,就是二分之一形的。”小恒看着圆圆回答。“什么叫二分之一形呀?”我尝试着了解她们对这个提法认识到什么程度?。“刚才圆圆没来的时候,我们两个人每人搭一半,都搭自己这边的桥就行了。”“是这样吗?”我用手指比划着,是想帮助他们明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孩子们点点头。“哦,原来你们两个人做了分工真的很棒。”我十分认真地说。“嗯,所以是二分之一形。”孩子们使劲点点头。“也可以三个人分工,那就是三分之一形了……”。圆圆补充说。(孩子们居然有了分数的意识,并且能如此准确的描述令我由衷赞叹。)

几天后,孩子们的三分之一形真的出现了……

3、第三次尝试——随机产生的创新搭建:


建筑区里,圆圆拿来奶粉桶三个为一摞,很快搭起了一个大桥墩,紧接着锁扣搭桥面:“我们的双层桥很坚固。”“双层就是太高了,怎么搭拐弯呀?”“……我们明天再搭拐弯。”两个孩子正说着,‘哐啷、哐啷’,下层桥接连两块桥板掉落,斜立在地垫上,圆圆走过去,蹲下,迅速恢复成原样,手刚离开又掉了,他一只手托起桥板放下再托起再放下,转身抱来露露罐桥墩,放在两个大桥墩中间,紧接着放上一个横梁,又托起地上的桥面放到横梁上试了试,桥板向下滑,他用手挡住,从身边拿起两个长方体,放在桥板下面的横梁上,桥板没有再向下滑,他轻轻舒了口气。


游戏结束时,孩子们围了过来:“快看,这桥可真漂亮,有下坡了,去动物园的桥就是这样的……。”“我也见过这样的桥,你也见过吧圆圆?”豆豆很是认真。“我搭的是三分之一形的桥,……就是去动物园的桥。”圆圆认可了同伴的想法。“圆圆可真棒,可以下桥了,我们明天还搭上坡的呢,有下坡就有上坡。”浩浩不停地说。

 

     孩子们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天后,圆圆他们的上下交错桥摆在我们的眼前。

4、第四次尝试——有备而来的探索搭建:

“浩浩,我们今天给高桥搭分叉。”圆圆和小恒、浩浩进入了建筑区,继续着昨天的搭建。“什么分叉?昨天咱们的桥搭太高了,六个老翁罐搭拐弯总是倒你忘了吧。”小恒说。“对呀,我在家使劲使劲使劲地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分叉’。圆圆边说,边把两只胳膊左右分开伸向斜前方:“就是这样,像树一样分叉,明白了吗。”“是,圆圆!那咱们就开始行动吧。”

圆圆拿来了两个奶粉桶,左右各一个放到高桥的前方,又抱来不少的老翁罐,两个一摞分别放在了奶粉桶的上面,紧接着在上面放上一个二分之一长条积木作为横梁,在横梁的上面再摞上左右各两个老翁罐,上面再一个横梁,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圆圆看看与高桥几乎一样高的桥墩:“我的连体桥墩搭好了,快,给我点大长条积木搭分叉。”“我来搭另一个连体桥墩。”趁圆圆搭桥面的功夫,浩浩学着圆圆的样子搭着另一个桥墩和桥面……。

 

5、第五次尝试——有计划有目的的快乐搭建

“齐老师,今天我们要搭一个新桥——中间就一排桥墩的分离车道。”“分离车道?”“对。是不用费事搭拐弯的桥。”“好,按你们的计划去做吧。”我微笑着说。


建筑区的孩子们,果然只搭了中间的桥墩,两个奶粉桶一摞,前后摆了两摞。圆圆拿起两个长条积木,平铺在桥墩上,又拿起两个落在上面:“双锁扣。”紧接着,他又在横梁上与下面桥墩对齐的地方再落上一组桥墩,扭头他对同伴说。“咱们一起搭分叉的桥面吧。”见同伴正忙着,圆圆干脆左右手各拿一块长条形积木,小心翼翼地分别斜放在桥墩的两边,再放、再放,这时,小恒赶来帮忙:“咱们可要一起放积木……。”“我知道,要保持平衡。”……

个人回顾时,圆圆邀请了我:“知道老师最欣赏你们什么吗?互相帮助、爱动脑筋和专心做事、坚持到底。”孩子们笑了。

孩子们做完自己的事陆续来到建筑区:“我们今天新的搭桥的方法,就是分合合分法。”圆圆看看我们大家接着说:“下边的桥先分,巨大桥墩在中间,两边的桥同时锁扣,要保持平衡……。”“上面的桥先合再分像个桃子一样。是我们一起想出来的办法。”浩浩抢着说。“两个分开的桥就直接拐弯了,省得一起拐,麻烦。”小恒补充说。“对,这是我们不用许多拐弯的桥。”说完,孩子们都笑了起来。

 

我的反思:游戏时间,我喜欢静静地坐在一边看着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着他们探究活动的过程,以及他们的成长。这次搭建从拐弯到“拐弯”的变化,反应了孩子们在体验探究过程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了形象思维;初步尝试判断、推理,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反应了孩子们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良好学习品质的建立及社会性的发展。

 

学习品质的发展: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积极主动、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活动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车掉下悬崖’出现了问题冲突,引起了孩子的最大兴趣,促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同伴一起完成他们自己的心愿——搭拐弯。

 ‘锁扣’‘分叉’‘连体桥墩’‘上下桥’等词的创造与运用,来源于孩子们的原有经验,建构于他们的游戏与创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使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使班里其他孩子看到了搭建桥的多种方法,拓展了思维,发展了兴趣。

在合作搭建过程中,孩子们出主意、想办法。圆圆作为孩子们口中的‘大王’,带领着同伴,为了完成他们共同的游戏目标,相互倾听、相互交流、从他人角度想问题、适当地坚持和妥协。

科学数学的发展:

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搭拐弯用数数的方式‘估算桥墩’、‘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分合合分’等,说明幼儿以合作方式来解决拱形积木不符合需要的问题。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感受了事物之间的关系:整体和部分,三个桥墩(三脚架)与桥稳定性关系,同心圆的周长一个一个递增的关系。这个过程既有插陀螺的经验迁移,又有面对新问题的新的解决办法,充分展现了幼儿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孩子们的发展,说明了他们是有能力,有潜力,有智慧的。他们从最初的整体拐弯到两部分、三部分的拐弯,从平面的搭建到有上、下桥的三维设计到目前的分合合分设计,从亡羊补牢、临渴掘井到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的搭建过程让我对《指南》为什么让我们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更加意识到,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给幼儿宽松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游戏和发展需要的重要性!

接下来孩子们又将会做些什么呢,我带着好奇拭目以待……

圆圆家长的反馈:

圆圆妈妈告诉我,当得知圆圆在幼儿园喜欢搭桥游戏后,家里放弃了为客厅添置沙发的计划,给了孩子整整一间房的空间供孩子游戏,她常常看到圆圆利用奶奶吃药剩下的药盒等废旧材料当桥面,椅子板凳当桥墩搭建大桥,但从不去干涉,为了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搭建经验,在外出游玩时会和孩子一起远望近观各式各样的大桥,听孩子讲一讲对大桥的理解,回答一些孩子的疑问。面对如此专业的家长,我们做教师的又怎敢不努力。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